📢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Vitalik十年思想进化:从技术乌托邦到现实主义者
以太坊十年:Vitalik的思想进化之路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主网正式启动。
比特币如同自然生长的神话,去人格化且无人改写;而以太坊则像一部未完成的剧本,其作者始终未离开舞台中心。
Vitalik Buterin这位年轻的技术理想主义者,用十年时间将个人哲学、价值观和内心挣扎不断融入代码之中。
从最初的"世界计算机"愿景,到DAO危机后的治理反思,从合并(Merge)到基金会的深度变革...以太坊的每次进化都烙印着Vitalik思想的痕迹。
以太坊的十年历程,也是Vitalik思想不断演进的历史。
乌托邦理想的诞生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引发前所未有的动荡。
银行倒闭、信任崩塌之际,比特币横空出世,向旧世界发出反叛号角。这项新兴技术不仅吸引了极客和密码学爱好者,也改变了一位少年的人生轨迹——Vitalik Buterin。
2011年,17岁的Vitalik从父亲那里了解到比特币。在放弃《魔兽世界》后,比特币成为了他的新爱好。
他开始在网上搜索比特币论坛,直到找到愿意用比特币支付他文章的人,当时每发一篇博文就能赚5个比特币。
Vitalik的文章很快引起了罗马尼亚比特币爱好者Mihai Alisie的注意。两人开始通信,并于2011年底共同创办了《Bitcoin Magazine》。
2013年,Vitalik利用写文章赚取的比特币周游世界,拜访各地比特币爱好者。回到多伦多后,他坚信所有人对区块链2.0的理解都有误。
因为他们都试图在比特币上构建复杂应用,但比特币脚本功能过于有限。
Vitalik意识到,如果能编写一个具有图灵完备编程语言的比特币版本,该网络就可以提供所有数字服务,在区块链上复制社交网络、重组股票市场、甚至建立完全数字化的公司,不受任何政府实体管辖。
同年11月,19岁的Vitalik将想法付诸白皮书,并命名为以太坊。
这份白皮书迅速席卷整个加密圈,人们首次意识到区块链不仅可以是货币,还能成为全球化的去中心化平台。
Joseph Lubin、Gavin Wood等联合创始人纷纷加入,Lubin甚至称他为"带来去中心化礼物的天才外星人"。
那时的Vitalik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持有二元论世界观,认为大多数社会问题源于中央集权。"我把一切涉及政府监管或企业控制的事情都视为纯粹的邪恶。"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鸿沟。
分歧首先出现在团队内部。部分联合创始人希望以太坊成为盈利性商业实体,而Vitalik更倾向于坚持非营利、开放的社区模式,他甚至提议降低自己和其他创始人在以太坊中的分配比例,以避免未来权力集中。
2014年6月,冲突达到顶点。
Vitalik要求Charles Hoskinson和Amir Chetrit离开团队,同年成立了以太坊基金会(EF),确立非营利治理方向。同年,Gavin Wood也因与Vitalik在开发优先级和非营利方向上产生分歧而离开,并于2020年创立Polkadot。
面对TIME采访时,Vitalik承认以太坊的变革愿景有被贪婪压倒的风险: "如果我们不发出自己的声音,能被建设的就只有那些能立即盈利的东西,而它们往往并不是世界真正需要的东西。"
2015年7月30日,数十名年轻开发者在柏林一间小办公室见证了以太坊主网自动启动。没有豪华庆典,没有大规模媒体报道,只有一群理想主义者静静看着屏幕上跑动的区块。
"世界计算机"愿景从白皮书走向现实。
然而,在光环背后,年轻的Vitalik并未为迎接更复杂、更残酷的现实世界做好准备。
理想的裂痕
以太坊诞生初期,Vitalik更像纯粹的技术乌托邦主义者。他坚信区块链的终极意义在于去中心化,强调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自由构建应用,无需中央权威批准。
2015年Devcon 1上,Vitalik反复强调以太坊的开放(Open)、无需信任(Trustless)特性,描绘了一个由代码而非权力主导的理想世界。
但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一切自然趋于美好。Vitalik既反对中心化,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社区意见的最终仲裁者。这种微妙的权力悖论在随后的DAO危机中被彻底放大。
2016年,The DAO作为世界首个去中心化投资基金在以太坊上运行,募集了超过1200万个以太坊,价值1.5亿美元。然而6月,一名黑客利用智能合约漏洞发起攻击,窃取了约360万枚ETH。
那年,Vitalik只有22岁,刚刚习惯被称为"V神"。危机爆发后,他每天几乎不眠不休地与社区沟通、制定方案、尝试补救。
保护投资者资产的迫切需求与去中心化的技术信条形成了巨大冲突。最终,Vitalik选择了一条折中而务实的路:倡导通过硬分叉恢复被盗资金,并让整个社区投票决定。
这一决定成功稳定了市场,也让曾经的以太坊分裂成了今天的ETH和ETC。
在这场危机中,Vitalik丢失的不仅是睡眠,还有他对智能合约"完美执行"的信心和那原本"完美"的领导人形象。正是因为这件事,那个100%信任技术的"圣徒"消失了,一个更加务实的Vitalik走上了舞台。
DAO危机结束后,Vitalik在博客《Thinking About Smart Contract Security》中承认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提出需要引入更严格的安全审计和形式化验证,并开始在公开演讲中谈论治理问题,强调"社区协作"而非技术绝对主义才是以太坊成功的关键。
危机带来反思,但市场却迅速进入投机狂热期,给网络带来沉重负担。
2017年,ICO(初始代币发行)成为现象级融资手段,EOS、Tezos、Bancor等项目在以太坊上轻松筹集数亿美元。同年底,NFT游戏CryptoKitties因用户暴增导致以太坊严重拥堵,Gas费用一度突破800 Gwei,Vitalik意识到:如果扩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以太坊将难以实现普惠愿景。
在采访中,他毫不掩饰对行业投机化的失望: "很多项目看似去中心化,其实只是换了包装。我们必须证明,区块链的存在理由真的优于传统技术(比如Excel表格)。"
热潮很快退去,2018年加密市场整体崩盘,ETH从1400美元跌到83美元,ICO项目大批消亡。
这段时间,Vitalik不断思考如何把区块链重新拉回有意义的方向。
2018年,他与哈佛学者Zoë Hitzig、微软研究员Glen Weyl共同发表《自由激进主义:一种灵活的慈善配捐机制设计》,提出二次方投票机制,希望通过公共资助模式让真正有价值的公共物品获得资源支持,而非被短期投机主导。
针对扩展性不足导致网络拥堵等问题,Vitalik与社区开发者提出EIP-1559,引入动态Gas费机制,推动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以降低能耗,提升交易吞吐量。
DAO危机、投机泡沫和价格崩盘让Vitalik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转折。他从一个追求去中心化极致的"技术圣徒",变成一个必须考虑安全、治理和社会价值的建设者。
以太坊依然是他的乌托邦,但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乐园,而是一条崎岖的现实之路,需要妥协、权衡和更广阔的视野。
Vitalik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务实哲学。
代码之外的战场
如果说2015-2019年的Vitalik经历了从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到务实的转变,那么2020-2022年的他则经历了思想的另一个关键转折:他开始直面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从单纯的技术理想走向兼顾社会治理、公共责任与现实政治的多维思考。特别是俄乌战争,让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直面政治。
2020年8月,他在博文《Trust Models》中提出,区块链永远无法完全做到"无信任"(trustless),现实中的社会契约和权力关系无法被彻底消解,这与他早年希望完全用代码取代人类共识的想法形成鲜明反差。
2021年,Vitalik在博文《Moving Beyond Coin Voting Governance》中批判了单一的代币投票治理模式,认为资本权重不应成为唯一决策逻辑,呼吁建立多元共识和软治理机制,试图让区块链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决策逻辑。
一个理想主义者,进一步融入现实。
2022年是以太坊和Vitalik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合并(Merge)。
从PoW到PoS,转变共识机制的过程并不顺利。大量原以太坊社区成员批评PoS实质上将权力进一步集中在大资金持有者手中,部分矿工、节点运营者则对多年辛苦维护的PoW挖矿模式被废弃表示不满。
Cardano创始人Charles Hoskinson更是将Vitalik描述为Ethereum的独裁者,他批评以太坊是一个"独裁政权",Vitalik掌握了过多的权力。
即便如此,Vitalik和基金会仍坚定推进合并。9月15日,以太坊正式完成Merge,PoW退出历史舞台。
Vitalik强调这一升级不仅是PoW能耗的剧烈降低(约减少99.95%能耗),更是为未来步骤如Sharding和Rollup扩容铺垫基础,使每秒吞吐能力突破数千以至数万交易成为可能。
对于"独裁者"之说,他回应称,以太坊治理依赖的是社区共识而非单人裁定,所有重大变更都经过EIP、核心开发者会议和公开讨论。
同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
身为俄罗斯裔且出生于莫斯科的Vitalik罕见打破"中立",在推特上用俄语谴责普京,称这是"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的犯罪",并写下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以太坊是中立的,但我不是。"
仅数周后,Vitalik通过加密捐赠向乌克兰伸出援手,向Unchain Fund和Aid for Ukraine两大渠道合计捐赠1,500 ETH(约500万美元)用于人道与军事支持。
同年9月,他亲赴基辅,出席Kyiv Tech Summit与ETHKyiv黑客松活动,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
"我想亲眼看看战火中仍在蓬勃发展的以太坊项目,了解背后的开发者。"他说,"乌克兰可能成为下一个Web3中心。"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