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从业者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一名技术员工的教训与启示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从业人员的法律风险认知:一起跨省抓捕案的启示

近期,一名数字钱包公司的技术员工遭遇异地公安跨省抓捕,理由是该钱包平台的部分合作商户涉嫌开设网络赌场,而这名员工作为技术后台维护人员,被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带走调查。

这起案件引发了Web3从业者对法律风险的思考,暴露出三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Web3程序员被跨省抓捕案引发的思考:从业者的三大法律认知盲区

误区一:技术岗位无风险?

许多技术人员认为,"我只负责写代码,怎么用是甲方的事"。但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关键在于你提供的"技术服务"是否对上游犯罪起到了"实质性帮助"。如果你的技术工作客观上起到了为犯罪活动"降低门槛"的效果,如提供匿名转账、混币功能、规避身份识别的手段,那将不再被视为"中立",而可能被认定为"协助"。

误区二:小平台不会被盯上?

相较于头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缺乏合规机制的小型Web3项目更容易成为执法机关的打击对象。原因包括:

  1. 小平台多在境内设有人员,抓捕行动更具效率;
  2. 缺乏KYC实名认证、反洗钱等合规防线;
  3. 没有执法对接系统,在调查中难以体现高配合度。

误区三:远程高薪工作的潜在风险

许多技术人员被"远程办公+高薪"吸引,却忽视了一些明显的风险信号:

  • 项目方注册地模糊,工资以虚拟币结算;
  • 无书面劳动合同,仅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
  • 缺乏合规审计、用户身份识别流程或反洗钱制度。

Web3技术人员如何自保?

  1. 入职前审慎评估:

    • 项目是否在明确、受监管的司法辖区注册
    • 是否有第三方代码审计或安全审计
    • 是否具备用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制度
    • 是否公开项目负责人、团队背景等基本信息
  2. 远离高风险功能:

    • 混币、匿名转账、隐私币相关
    • 绕过身份识别、黑名单屏蔽等机制
    • 协助隐藏资金来源的工具开发
  3. 合同中明确约定:

    • 不直接接触用户资金账户
    • 不处理用户个人身份数据
    • 不参与营销推广活动
  4. 保留沟通记录,为自证留下证据

  5. 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团队做"项目合规体检"

Web3从业者应认识到,执法者往往从技术工具的实际用途和社会影响来评判行为是否构成危害。建立基本的法律风险意识与合规防控思维,对于在这个新兴领域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Web3程序员被跨省抓捕案引发的思考:从业者的三大法律认知盲区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StableGeniusDegenvip
· 08-05 09:21
技术狗也危险噢啧啧
回复0
GasWhisperervip
· 08-04 21:58
唉... 另一个提醒,代码在遇到监管时并不是中立的
查看原文回复0
GateUser-afe07a92vip
· 08-04 21:54
写代码竟然也会被抓!
回复0
metaverse_hermitvip
· 08-04 21:30
报应啊,写代码的也栽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