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上资产代打模型的最佳机制分析## 前言交易是web3的核心,注意力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价格是关注的起点,而价值则是时间的终点。BTC减半和Runes协议上线已经一个月有余。这期间涌现出众多代打平台和交易市场,在减半当天,一笔Runes资产的代打费用甚至高达100美元以上。本文将以Runes资产为例,探讨比特币上资产代打(蚀刻)模型的最佳机制。## 1. Runes代打平台GAS排名经过分析,各种方案的核心排名如下:1. gas成本:拆分+链式 < 链式 < 拆分 < 单打2. 中心化程度:无中间地址链式 < 无中间地址拆分 < 有中间地址链式 < 有中间地址拆分3. 资产归集能力:链式 > 拆分+链式 > 拆分4. 批量上链速度:拆分 = 拆分+链式 > 链式### 1.1 Runes蚀刻机制简述Runes使用蚀刻技术将信息记录到比特币链上。具体方法是将数据写入UTXO的op-return字段。这种技术在Bitcoin Core 0.9版本中首次启用,创建了一种可验证但不可消费的输出类型。在比特币区块浏览器中,可以轻松看到附带op-return信息的交易。这些信息虽然占用了UTXO输出位置,但实际上是独立的,不能再次转移或消费。它们就像交易的备注,永久留存在比特币的存储空间中。Runes的代打机制可以概括为:一笔交易只能代打一个资产。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链上数据量的大小上。因此,最优的代打平台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交易中UTXO的数量。### 1.2 拆分模型拆分模型在代打过程中先进行一笔交易,将资金拆分成多个子交易,然后每个子交易再进行资产铸造。以某代打平台为例,其执行过程如下:首先,预估每个子交易的手续费,然后预留出546聪(比特币常见粉尘值)加上手续费金额,将资金拆分为多个UTXO并转入一个新地址。随后,从新地址将资金转回用户地址,同时完成代打,用户获得Runes资产。这种模型的主要问题是:1. 需要先进行一笔拆分交易2. 用户得到的是分散的UTXO对于大额交易用户来说,这可能会增加后续交易的成本。此外,某些平台在拆分交易中并不为用户执行代打,导致综合损耗较高。### 1.3 链式模式链式模式类似于将多个交易串联起来。用户的初始资金会被逐步消耗,每一笔交易都消费上一笔尚在内存池的交易。某平台采用这种模式,虽然收取了较高的代打手续费,但实际数据量较小。每笔交易都循环处理前一笔交易的输出。## 2. Runes最佳代打模型:拆分+链式目前,某平台采用的拆分+链式方案被认为是相对较佳的模型。它既可以进行大批量铸造,又提供UTXO拆分工具便于使用。该平台的工作流程如下:1. 在拆分时就为用户铸造一笔资产2. 如果铸造次数不超过25次,拆分出足够的gas进行链式铸造3. 如果铸造次数超过25次,则拆分出多个链式所需的gas再执行铸造虽然这种方法的基本手续费不一定低于纯链式模式,但它能实现大批量铸造,且上链效率可以控制在两个区块内完成。### 2.1 上链效率的重要性比特币节点有防止DoS攻击的机制,限制单个UTXO的vout被消费及其消费链路中最多只能有25个交易在内存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大批量铸造采用中间地址的原因。链式模型只能同时有25个交易在内存池中,而拆分模型在拆分交易上链后,可以无限制地放入内存池(因为父交易已不在内存池,每个UTXO的vout都独立计算25限制)。因此,最优模型不仅要考虑gas成本,还要兼顾大批量铸造能力。### 2.2 BTC手续费优化率对比以taproot地址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模型的gas优化率:- 链式批量铸造10笔的成本比拆分模型低22.8%- 链式批量铸造20笔的成本比拆分模型低23.8%虽然20%的优化看似不多,但在单笔铸造费用高达100美元的高峰期,10次批量就能节省200美元的成本。这些细微的成本差异最终会影响用户的交易心理阈值。## 3. 总结Runes资产协议发行一个月以来,虽然未能突破10亿美元的市值阈值,但其背后的技术和经济模型值得深入研究。目前生态中代打和交易市场两个核心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导致散户参与成本过高,机构参与缺乏生态运营。现有平台要么收费过高,要么功能不全。此外,当前的代打模型还未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交易方面。在市场早期价格波动巨大且比特币网络拥堵的情况下,除了项目方自身的市场行为外,大批量铸造资产的需求并不多。因此,虽然链式模型成本较低,但在市场缺乏拆分工具的情况下,它产生的多张复合交易可能会提高交易的门槛。本文主要探讨了BTC上资产的代打机制。未来还将分析适用于BRC20、Ordinals、Atomical、Runes等新资产的交易市场模型,敬请期待。
揭秘比特币上资产代打模型:拆分+链式成本效率双赢
比特币上资产代打模型的最佳机制分析
前言
交易是web3的核心,注意力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价格是关注的起点,而价值则是时间的终点。
BTC减半和Runes协议上线已经一个月有余。这期间涌现出众多代打平台和交易市场,在减半当天,一笔Runes资产的代打费用甚至高达100美元以上。
本文将以Runes资产为例,探讨比特币上资产代打(蚀刻)模型的最佳机制。
1. Runes代打平台GAS排名
经过分析,各种方案的核心排名如下:
1.1 Runes蚀刻机制简述
Runes使用蚀刻技术将信息记录到比特币链上。具体方法是将数据写入UTXO的op-return字段。这种技术在Bitcoin Core 0.9版本中首次启用,创建了一种可验证但不可消费的输出类型。
在比特币区块浏览器中,可以轻松看到附带op-return信息的交易。这些信息虽然占用了UTXO输出位置,但实际上是独立的,不能再次转移或消费。它们就像交易的备注,永久留存在比特币的存储空间中。
Runes的代打机制可以概括为:一笔交易只能代打一个资产。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链上数据量的大小上。因此,最优的代打平台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交易中UTXO的数量。
1.2 拆分模型
拆分模型在代打过程中先进行一笔交易,将资金拆分成多个子交易,然后每个子交易再进行资产铸造。
以某代打平台为例,其执行过程如下:
首先,预估每个子交易的手续费,然后预留出546聪(比特币常见粉尘值)加上手续费金额,将资金拆分为多个UTXO并转入一个新地址。
随后,从新地址将资金转回用户地址,同时完成代打,用户获得Runes资产。
这种模型的主要问题是:
对于大额交易用户来说,这可能会增加后续交易的成本。此外,某些平台在拆分交易中并不为用户执行代打,导致综合损耗较高。
1.3 链式模式
链式模式类似于将多个交易串联起来。用户的初始资金会被逐步消耗,每一笔交易都消费上一笔尚在内存池的交易。
某平台采用这种模式,虽然收取了较高的代打手续费,但实际数据量较小。每笔交易都循环处理前一笔交易的输出。
2. Runes最佳代打模型:拆分+链式
目前,某平台采用的拆分+链式方案被认为是相对较佳的模型。它既可以进行大批量铸造,又提供UTXO拆分工具便于使用。
该平台的工作流程如下:
虽然这种方法的基本手续费不一定低于纯链式模式,但它能实现大批量铸造,且上链效率可以控制在两个区块内完成。
2.1 上链效率的重要性
比特币节点有防止DoS攻击的机制,限制单个UTXO的vout被消费及其消费链路中最多只能有25个交易在内存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大批量铸造采用中间地址的原因。
链式模型只能同时有25个交易在内存池中,而拆分模型在拆分交易上链后,可以无限制地放入内存池(因为父交易已不在内存池,每个UTXO的vout都独立计算25限制)。
因此,最优模型不仅要考虑gas成本,还要兼顾大批量铸造能力。
2.2 BTC手续费优化率对比
以taproot地址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模型的gas优化率:
虽然20%的优化看似不多,但在单笔铸造费用高达100美元的高峰期,10次批量就能节省200美元的成本。这些细微的成本差异最终会影响用户的交易心理阈值。
3. 总结
Runes资产协议发行一个月以来,虽然未能突破10亿美元的市值阈值,但其背后的技术和经济模型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生态中代打和交易市场两个核心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导致散户参与成本过高,机构参与缺乏生态运营。现有平台要么收费过高,要么功能不全。
此外,当前的代打模型还未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交易方面。在市场早期价格波动巨大且比特币网络拥堵的情况下,除了项目方自身的市场行为外,大批量铸造资产的需求并不多。
因此,虽然链式模型成本较低,但在市场缺乏拆分工具的情况下,它产生的多张复合交易可能会提高交易的门槛。
本文主要探讨了BTC上资产的代打机制。未来还将分析适用于BRC20、Ordinals、Atomical、Runes等新资产的交易市场模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