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ndi AI遭黑客攻擊後追回87%資產 因信息披露不及時被韓國交易所下架

robot
摘要生成中

黑客攻擊、資產追回與交易所下架:Pundi AI面臨的困境與未來展望

7月12日,Pundi AI遭遇黑客攻擊,導致100萬枚代幣被異常增發。面對危機,團隊迅速採取行動凍結、追蹤並追回資產,同時及時向社區披露情況。最終成功追回並凍結近90%被盜資金,並墊付超百萬美元完成全額用戶賠償。然而,Pundi AI卻因"信息披露不及時"被韓國數字資產交易所協會(DAXA)通知在韓國交易所下架。

事件關鍵時間線:

  • 3月2日:Function X宣布品牌重塑爲PUNDIAI,代幣置換爲PUNDI。
  • 7月12日:黑客發動攻擊,異常增發100萬枚代幣;團隊凍結轉帳並啓動追蹤;CEO向社區公開合約漏洞情況。
  • 7月14日:向交易所披露攻擊事件調查結果和解決方案,並與DAXA溝通。
  • 7月28日:某些交易平台宣布將於8月28日下架PundiAI。
  • 7月31日:官方聲明追回超80%資產,11天內完成全額用戶賠償。

PANews獨家對話Pundi AI聯合創始人Danny Lim,全面回顧事件過程,爲行業內其他項目提供安全和合規操作提醒。Danny還探討了Pundi AI在AI數據領域的產品布局及對Web3 AI賽道發展的思考。

在與黑客對抗過程中,項目方面臨兩難選擇:是優先確保用戶資金安全而不驚動黑客,還是保持透明度優先公開信息但可能導致黑客加速轉移資金?Pundi AI選擇了前者,但因透明度"瑕疵"承擔了代價。

被合規交易所下架反而爲項目發展帶來新機遇。過去受限於交易所規則,現在可更靈活運用代幣經濟學回饋社區。Pundi AI計劃回購代幣並向用戶空投,感謝他們在危難時刻的支持。

入韓5年被迫離開,Pundi AI優先保護用戶資產卻是個"錯誤決定"?

黑客攻擊事件詳解

7月12日下午,Pundi AI系統預警顯示異常鑄造約100萬PUNDI代幣。團隊初步判斷爲合約Bug,但經核查確認爲黑客攻擊。黑客利用代幣遷移合約漏洞,在項目部署新合約時搶先獲取管理員權限。

爲最大限度追回資產,團隊決定避免驚動黑客,暗中追蹤並凍結資產。這一策略效果顯著,成功攔截約95%被盜資產。主要損失發生在BSC鏈上,因跨鏈橋服務商周末響應延遲。

最終,約600萬美元代幣被增發,團隊追回87%資產,自擔近200萬美元損失。對因砸盤受損用戶進行全額補償。

入韓5年被迫離開,Pundi AI優先保護用戶資產卻是個"錯誤決定"?

與DAXA溝通與下架處理

團隊與DAXA進行多輪溝通,詳細說明技術細節、解決方案和用戶補償情況。然而,DAXA最終以"披露不及時"爲由要求下架,未給予辯解機會。

Danny表示,這一決定讓團隊感到遺憾和"心寒"。相比其他類似事件,Pundi AI積極補償用戶、追回資產,卻遭遇下架。這給在韓國市場運營的項目敲響警鍾:信息及時性和透明度至關重要。

韓國市場策略調整

Pundi AI自2019年進入韓國市場,積累了大量用戶。韓國用戶高度依賴中心化交易所,此次下架對項目流動性影響巨大。

團隊正與DAXA和各大交易所積極溝通,爭取重返韓國市場。同時,將加大去中心化交易所投入,爲用戶提供充足流動性。

入韓5年被迫離開,Pundi AI優先保護用戶資產卻是個"錯誤決定"?

AI數據產品Data Pump

Pundi AI新產品Data Pump是一個"AI數據集Launchpad",旨在實現數據代幣化。用戶可將內容數據打包成NFT,抵押生成代幣並在DEX交易。

與其他AI數據項目不同,Pundi AI專注高質量專業數據,開發AI AMM實現數據資產化,並擁有龐大數據基礎。

Web3 AI發展展望

Danny認爲,Web3 AI發展瓶頸在於缺乏改變生活的實用應用。去中心化算力現階段難以支持大型語言模型。區塊鏈在AI領域的真正價值在於保護用戶數據主權和隱私。

Web3 AI賽道未來發展可能需要等待傳統AI巨頭主動擁抱區塊鏈技術,爲用戶提供數據保護功能,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發展。

入韓5年被迫離開,Pundi AI優先保護用戶資產卻是個"錯誤決定"?

PUNDIAI2.7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午夜快照猎人vip
· 22小時前
资金追回还挺快的
回復0
GasWaster69vip
· 08-06 12:54
下架只是暂时的
回復0
DAO治理专员vip
· 08-06 12:39
DAXA 缺乏治理透明度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