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入駐手機:技術飛躍還是營銷戰略

手機廠商爭相布局AI大模型,技術突破還是營銷噱頭?

在當前科技行業的商業迷霧中,AI大模型成爲了手機廠商們爭相追逐的新機遇。然而,這看似金光閃閃的機會,是否真的能成爲行業突破口,還是僅僅是一場營銷噱頭?

近期,多家國內手機巨頭紛紛宣布進軍AI大模型領域。小米在年度發布會上展示了其自研的13億參數大模型,並稱其在某些場景下可與60億參數的雲端模型媲美。華爲則計劃將"盤古大模型"深度整合進HarmonyOS 4系統。OPPO推出基於AndesGPT技術的"小布助手",而vivo也將在即將舉行的開發者大會上揭曉其AI大模型與全新操作系統。

這些手機廠商紛紛強調自家大模型在權威評測中的優異表現,似乎都在爲即將到來的"AI手機"大戰做準備。然而,在手機端運行大型模型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內存佔用、計算能力和功耗等問題。爲解決這些問題,多數廠商採取了端雲協同的策略。

聯發科已與OPPO和vivo達成合作,共同研發大模型在端側的輕量化部署方案。這種端雲結合的方式可以在計算能力、性能、能耗和隱私保護等多方面滿足用戶需求,被認爲是目前整合手機和AI大模型的優選策略之一。

然而,業內對手機端運行大模型的做法也存在質疑。有觀點認爲,這更多是爲了迎合市場短期熱點,而非真正的技術突破。爲了適應手機硬件,大模型不得不經過大幅壓縮,這可能會導致模型性能的顯著下降。

此外,目前手機廠商對AI大模型的應用似乎過於集中在語音助手上,是否真正考慮到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值得商榷。AI大模型在手機領域的真正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當前的努力可能只是探索的開始。

未來,手機廠商需要在追逐技術熱點和滿足用戶實際需求之間找到平衡。AI大模型究竟能爲手機帶來怎樣的革新,還需要時間來驗證。無論如何,這場由AI大模型引發的手機行業新變革,必將對整個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MEV之泪vip
· 21小時前
又是一波卷钱的主
回復0
Gas_Optimizervip
· 21小時前
大饼吹得震天响
回復0
链上福尔摩克vip
· 21小時前
显而易见是套壳,13亿参数对比60亿的参数比例过于可疑了
回復0
MEV午夜食客vip
· 22小時前
深夜啃人智商的套利者 商业依然是个吃人的动物园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