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我記得之前大家都在吐槽 AI 文,最近在推上看到的更多了,而且開始連評論都是AI了~~
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AI水文、AI評論?
說白了,根子還是出在 InfoFi 這條賽道的玩法設計上了
##################################
現在 INFOFI 平台 很多時候依賴的是“外在表達”:發文、點讚、評論、轉發,然後由算法去打分,最後變成項目的「影響力」和「用戶活躍」的依據。
可問題也在這兒。只要你獎勵的是“表達”,總會有人用最“高效”的方式來堆產出,最終變成 AI 與 AI 的內鬥,甚至一整條鏈上全是機器人喊口號的幻象。你很難分清什麼是真的人聲,什麼是激勵的回聲。
就在這種背景下,我重新注意到一個老平台——Layer3 @layer3xyz
這次他們的推出了一個新功能 Signal,似乎給 InfoFi 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Signal 不依賴“嘴巴”,它看的是“鏈上”。你真做了交互,它就能看到;你真換了資產、部署了合約、參與了新鏈,它就記錄下來。
而且這個系統還能綜合評估一個項目的「真實參與率」和「交互質量」,在價格暴漲、上幣、用戶爆發之前,提前給出趨勢信號。
就比如,我前兩天發現 @Mantle_Official 的交互任務上線Layer3 之後,互動非常火爆,在Signal 的圖表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的幣價 $MNT 還在跟隨大盤陰跌,於是我在8月2日 0.7買入, 到今天8月5號,最高到0.9~~
現在看來 Signal 的思路確實是對的,相比一堆靠刷帖換積分的 AI 擼王,Layer3 明顯想把用戶“拉回鏈上”。
它不再獎勵“發言”,而是獎勵你真正動手交互、去試用新協議、體驗新生態。這種機制對我這種喜歡動手、希望從早期項目中找到可能性的人來說,是個正向反饋。
INFOFI 光靠嘴擼這條路是走不遠的。
再高明算法,也會被別人找到漏洞,最終陷入AI 與AI 的比拼上~~
而單純的發文用戶,真的比不過一個真正在鏈上交互、反饋問題、形成習慣的真實用戶。
我其實也希望 Layer3 這種模式能成爲一種引導。
鼓勵項目方少搞點花裏胡哨的“發文空投”,回歸產品、回歸鏈上、回歸真實交互,把獎勵給那些真正花時間體驗過、留下 footprint 的用戶,而不是盲目把預算撒給一堆帳號海。
而且現在項目也在尋找新的方式,比如之前的@MemeX_MRC20 , 就在自己的dapp 單獨搞了榜單,只有真正在他APP 交互的用戶,才會獲得獎勵~~
##################################
說回現在的 Layer3,已經不只是“任務平台”了。
它已經成爲 Web3 用戶任務與激勵的入口平台,聚合上百個熱門項目的鏈上任務,整合了 AI 動態激勵機制、絲滑抽象錢包與獨家 Cubes 系統,爲用戶提供了即刻收益、長期空投預期以及中長期 Alpha 信號的三重價值。
它不僅僅承接新鏈項目的早期任務,更試圖將“新鏈發現 + 教學指引 + 用戶激勵 + 鏈上數據”這四塊 Web3 拼圖拼在一起,成爲一個真正的鏈上增長操作系統。
Signal 是它的趨勢雷達,用鏈上真實行爲捕捉正在發生的熱度;CUBE 則是用戶每一次探索留下的鏈上勳章。而整個 Layer3,本質上就是一個“鏈上成長引擎”。
它讓我重新想起 Web3 最初吸引人的地方:不是靠喊單致富,而是靠動手參與,從一次次真實交互中,積累屬於自己的長期可能。
而我們這些願意從現在開始動手的人,也許正在爲未來的某次關鍵空投、一次重要的 IDO,甚至一個鏈上信用身分打下基礎。
你現在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鏈上交互,或許都在爲你積累某種“不可替代的身分資產”。
這,就是我眼中 Layer3 最有價值的地方。
最近Layer3 建立了中文社群,有獨家專屬空投活動,中文用戶將獲得額外收益,趕緊來吧!
👉
#Lay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