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區塊鏈抗疫應用現狀與挑戰:公共預警系統最具發展潛力
新冠疫情下區塊鏈行業發展調研報告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對區塊鏈企業主要造成短期負面影響,中長期影響有限。超八成企業認爲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與合作機構業務受阻等方面。
區塊鏈企業應對疫情的方式主要包括:開展"分布式辦公""雲復工"、改變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以及研發新產品,推出抗疫應用。
區塊鏈抗疫應用規模尚不突出,相比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區塊鏈應用數量佔比僅9%,原因包括行業發展早期、技術成熟度待提升、應用落地條件不完備等。
受疫情影響,超六成區塊鏈企業對短期發展戰略做調整,長期戰略調整約22%。
疫情下,區塊鏈行業新機會湧現,公共預警系統、物資溯源、輿情監控和身分信息登記等領域發揮空間大。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對象界定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行各業,區塊鏈企業業務開展具有線上化、互聯網化特徵,受損相對較小,但部分業務環節也受波及。對部分企業而言,線下業務開展受阻、項目推進延遲、資金鏈壓力等給經營帶來不小挑戰。
機遇也在困難中醞釀。疫情防控中,區塊鏈企業快速響應,推出相關應用助力公共防疫,彰顯技術價值。一場關於區塊鏈技術在公共場域應用的全民討論呼之欲出。
2019年以來,區塊鏈技術得到中央高度重視,政策和市場雙重推動下,賦能實體經濟步伐加速。當前區塊鏈行業已進入強調賦能產業的3.0階段,專注"區塊鏈+"企業將是2020年最活躍主體之一,引領產業潮流方向。
爲進一步了解這些企業在疫情中的應對和行動,幫助行業抓住發展機遇,本報告聯合相關機構發起線上調研,收集到超30家區塊鏈企業參與(其中23家參與線上問卷)。這些企業主要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發及應用服務,業務涉及供應鏈管理、電子存證、數字身份、電子政務、溯源等多領域。
二、疫情對區塊鏈企業影響幾何?
(一)短期內產生負面影響,中長期影響有限
近七成企業表示,疫情中業務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已採取相關應對措施;超兩成企業表示業務開展未受影響;8.7%企業遭受較大負面衝擊。
疫情對區塊鏈企業造成的衝擊主要集中於短期,中長期影響有限,原因有三:
技術、產品研發等核心業務受影響較小。區塊鏈企業以線上化經營爲主,核心業務屬純線上,基本可照常運轉。部分企業在多地有分支機構,"分布式辦公"是工作常態,對多地協同、雲端會議等辦公方式能靈活應對。
疫情刺激更多應用場景產生。此次疫情凸顯區塊鏈技術在降低成本、加強隱私保護和提升社會運轉效率等方面的巨大發揮空間,會刺激更多應用場景產生。同時,疫情進一步刺激線上業務發展,區塊鏈可有效提升線上業務效率,保證透明性,應用頻率會進一步加大。
長期向好的政策紅利。"1024"講話爲區塊鏈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2020年1月,區塊鏈成爲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焦點,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視。2月,央行發布《金融分布式帳本技術安全規範》,爲行業發展提供規範,相關應用有望進一步提速。
(二)影響集中於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等方面
超八成企業認爲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於工作進度拖延、固定成本開支較大、與合作機構開展業務受阻等方面。
疫情期間,線下業務交流、推進受阻。前期項目招標、業務洽談難以如期進行,企業業務推廣計劃被打斷。正在溝通中的業務,因隔離狀態無法深入交流細節,溝通效率低,業務推進緩慢。付款手續也被拉長。總體上,區塊鏈企業工作進度均有所拖延,對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區塊鏈企業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資金流有限,固定成本開支較大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在人員復工推遲,整體業務開展受阻情況下,員工工資、社保、稅費、租金等均爲剛性支出,資金缺口較大。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更多與傳統產業融合,合作機構多爲傳統企業。受疫情影響,傳統企業核心訴求是在完成疫情防控前提下保障基本生產,對新興技術需求降低。疫情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勢必波及區塊鏈行業。
三、面對疫情,區塊鏈企業如何轉"危"爲"機"?
改變員工辦公方式、營銷模式、客戶服務模式以及研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模式是區塊鏈企業應對疫情的主要方式。
(一)開展"分布式辦公""雲復工",保證業務進度
疫情期間,傳統辦公模式受阻,爲保證業務正常進行,區塊鏈企業開始"分布式辦公""雲復工"模式,鼓勵通過視頻會議、電話會議高效溝通,力爭員工居家隔離狀態下保持正常工作。部分企業安排專門團隊對員工進行關懷,鼓舞士氣,關注健康工作狀態。
"分布式辦公"雖能在很大程度保證業務正常進行,但相較線下辦公,仍存在協同效率低、不易監督等問題,由於物理距離、缺少形式監督,工作很大程度依賴員工自覺性;遠程溝通容易導致信息不對稱、工作進展緩慢。線上辦公模式導致整體工作效率降低。
(二)改變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
受疫情影響,雖然大多數企業開展"分布式辦公"模式,但商業合作遭受很大影響。目前,疫情雖在一定程度受到控制,但商業環境效率低下問題難以快速恢復,企業項目線下溝通、推廣受到直接衝擊。探索新營銷模式和服務提供方式,成爲所有區塊鏈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目前,大部分企業服務提供方式通過線上化途徑進行。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採用郵件、電話、微信等多種溝通方式與客戶對接,力求第一時間、第一速度響應客戶需求。在營銷模式上,一些企業改變以前"廣撒網"的銷售推廣模式,開始聚焦成熟產品,聚焦關鍵客戶,努力提高成單率,提升主打產品競爭力。
(三)研發新產品,推出抗疫應用
區塊鏈以互聯網底層結構爲基礎,能爲不同行業、參與主體實現可信信息交互提供技術支撐。區塊鏈技術天然契合疫情防控的管理分散性、多方參與性和溯源要求。流程越復雜,參與方越多,區塊鏈作用越大。
爲應對企業危機,也爲防控疫情貢獻力量,區塊鏈企業開展技術抗疫,推出相關抗疫應用。疫情期間,包括區塊鏈企業在內的機構、組織推出的區塊鏈抗疫應用主要集中在疫情數據監測、金融、慈善、醫療等領域。
但相比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區塊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表現並不搶眼。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在信息技術抗疫應用數量佔比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位列前三,其中應用人工智能案例最多,高達71%,而區塊鏈技術應用數量佔比僅9%。
在本次調研中,23家區塊鏈企業中12家開展區塊鏈抗疫應用,其中66.67%應用基於原先業務改造,25%爲臨時開發,僅8.33%基於原有業務。這說明區塊鏈企業在公共疫情防控等相關方面應用不足,尚存較大發展空間。
從應用效果和落地規模看,12項應用中,僅25%實現大規模應用,其餘雖已落地,但尚未大規模應用或處於內測階段。造成這一事實落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行業發展階段、技術自身成熟度、應用落地土壤等多方面:
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尚處早期。區塊鏈技術價值在國內得到真正正視,始於去年中央層面1024講話,此前社會大衆對區塊鏈認知更多與"幣"關聯,監管對加密貨幣整治也對區塊鏈研發應用領域造成牽制。受限於政府和監管態度,行業發展推進速度尚不理想。在疫情發生時,距離區塊鏈技術"正名"僅數月時間,應用落地推進工作大多處於早期,因而在疫情中難有突出規模化效果。
區塊鏈技術本身尚不成熟,安全性、可拓展性和穩定性待進一步提高。同時,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理解存在局限性,對技術落地推進尚不能帶來效果明顯的增益作用。根據Gartner 2019年區塊鏈科技技術成熟度曲線,區塊鏈技術尚未達到成熟階段。Gartner預測,區塊鏈技術和運營要到2028年才能實現全面擴展。
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配合,而且要基於相應產業或領域信息化改造基礎之上,目前國內多個產業領域的信息化土壤仍不成熟,因此適合區塊鏈技術大規模落地應用的領域並不多。
我國區塊鏈技術應用研發更偏重對效率的考量,與風險防範相關的應用研發缺乏政策引導和支持,存在較大缺位。
區塊鏈行業發展雖得到中央層面肯定,但要將技術與具體場景結合,推動應用落地成本依然很高,在缺少買單人情況下,大部分中小型區塊鏈企業都有成本壓力,對行業發展推動也帶來延滯影響。
四、疫情之下,區塊鏈行業醞釀着哪些新機會?
疫情防控過程暴露我國在公共性突發事件應對中仍存許多待提升之處,其中信息流通共享不暢、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問題最爲突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亟需像區塊鏈這樣一種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的技術。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分布式數字帳本,適用於實現信任構建,信息共享,多主體協作,信息溯源等功能需求,在降低信任成本,提升社會運轉效率等方面存在巨大發揮空間。
此次疫情防控中,區塊鏈技術應用主要在以下四個領域:疫情數據監測、金融、慈善和醫療,區塊鏈的業務機遇正不斷湧現,特別是非接觸式的、增加公共服務效率的、促進精細化管理等場景,對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需求正在增多。
(一)區塊鏈行業的業務機遇
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八成受訪企業認爲,疫情爲區塊鏈行業帶來的業務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