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Fi三階段發展與投資布局策略解析

GameFi的發展階段及投資布局策略

當前GameFi市場處於過熱狀態,主要由非理性資金和新用戶支撐項目價值與代幣價格。一旦市場調整,代幣價格和遊戲內資產價值下滑,整體遊戲經濟將面臨嚴峻考驗。用戶和資金很可能轉向其他領域,當前的繁榮局面可能迎來一波大幅調整。

作爲一級市場投資者,即使在GameFi熱潮中也需保持冷靜判斷,爲下一波浪潮做好準備和投資布局。

GameFi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GameFi 1.0 - 以賺錢爲主

目前的"玩賺"模式主要強調賺錢,遊戲性和精致度更多是輔助項目敘事的加分項。一個完整的項目通常需滿足以下條件:

  • 能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收益
  • 機制設計讓早期用戶賺到錢
  • 能持續吸引新用戶加入並投入資金
  • 有支撐至少幾個月遊戲運轉的經濟模型

即使遊戲畫質或玩法與傳統遊戲有差距,也不影響這階段GameFi的核心敘事。

對一級投資者而言,更關注團隊是否具有長期經營的思維。最佳策略是尋找估值較低、願意長期投入且有能力在牛市賺取足夠收入的項目。這樣可確保項目在熊市也能持續運營並迭代產品與機制,增加召回流失用戶的可能性。

如果項目機制設計和產品質量好,且營銷推廣能力強,前期可吸引大量以賺錢爲目的的用戶。項目可能在幾個月內通過銷售角色NFT或盲盒獲利數百萬美元,即使遊戲可能還未上線。一二級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也可獲得可觀收益。

此階段我們更多關注項目能否:

  1. 吸引純新用戶從現實世界投入增量資金
  2. 吸引現有加密用戶從其他項目轉移存量資金

對於第一點,我們關注項目基因。就東南亞GameFi而言,我們更關注項目是否具備當地推廣能力和營銷資源,包括公會與KOL。

此類項目對風險投資資金需求較小,更傾向於將投資額度讓給不同地區的KOL與社群。能否爲遊戲機制提供有效建議並給予項目營銷資源成爲基金參與的關鍵。

東南亞GameFi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存在許多代幣設計和私募投資額度分配有問題的項目。這類項目可能在融資後快速上線並獲利,通過市值管理拉高幣價吸引二級散戶,並在短期內收割離場。

一二級投資人想在投資人名單中找到知名機構作爲背書較爲困難,因爲這類項目的投資人多爲當地風投或社群。這也是我們今年初與某公鏈深度合作的原因,共同投資和加速了多個項目,通過當地強大的合作夥伴確保項目質量和長期經營態度。

關於第二點,我們關注盈利機制設計。盡管這是項目基礎,但許多項目並未做好。大部分GameFi項目由傳統遊戲工作室轉型,代幣經濟多是抄襲現有項目白皮書。因此在投資決策時需關注:

  • 新用戶流入能否累積項目代幣價值與提升遊戲內資產價值
  • 回本週期
  • 機制失靈的潛在原因
  • 是否有額外吸引力(如超精美畫質/強大投資陣容或生態支持)
  • 代幣分配,前期是否會有過大拋壓等

此類遊戲常需依靠前期一定程度拉升幣價吸引用戶。如果代幣釋放設計不當,可能導致賣壓過重,無法通過幣價吸引二級用戶關注。短期內過於誇張的二級市場拉升很可能是釋放少量流通代幣,用小資金操作吸引散戶進入並快速收割。

風險

此階段的遊戲極可能在新增用戶數量放緩、機制設計出現漏洞崩潰、項目方突然更改機制或大盤回調等情況下,對當前明顯的溢價造成劇烈調整。更不用說多數遊戲爲進行市值管理只有極小的市場流通盤,容易導致幣價短期內劇烈波動,甚至一夜歸零。即使是某知名GameFi項目也無法確定熊市對其現有生態與經濟體系的影響。

牛市啓動的遊戲在遇到幣價下滑時,經濟體系與關鍵參數可能短期失靈,用戶回本週期延長,資產價值快速下滑,會對項目可信度造成巨大打擊,遊戲用戶會大量流失且難以召回。這也是爲什麼許多遊戲試圖讓用戶不斷在項目中積累資產,增加用戶的退出成本。

好消息是,在熊市中GameFi仍有一席之地。畢竟熊市資金緊縮,市場行情也不好,玩遊戲賺錢是打發時間與獲得收益的較好方式之一。在熊市啓動的GameFi項目仍有巨大潛力,只是一二級資金會開始轉向能解決"玩賺"問題的迭代項目,行業整體向下一個主題發展。

第二階段:GameFi 2.0 - 解決單一遊戲經濟問題

此階段對遊戲基礎質量與代幣經濟有更高要求,低質量的"玩賺"GameFi會如同投機性礦機項目,成爲少數高風險愛好者的短期投機工具。我們會更關注能解決單一遊戲內經濟機制問題,以及具備社交屬性的付費遊玩項目。

即使是某知名GameFi項目也會遇到新用戶增長放緩、NFT資產過剩、所有人收益下滑的問題。該項目做得好的地方在於各項參數設計良好,同時經濟活動鏈路與獲取報酬週期較長,每個用戶都需要一定投入和時間沉澱才能長期獲益。但再長的鏈路經濟體系如果只在單一遊戲內循環,遊戲內外的因素都可能瞬間影響項目成敗。

避免代幣價值只在單一遊戲內循環的機制會是這個階段優質的投資標的,具備更好的敘事。

解決方案的第一個思路是建立多遊戲互通的經濟生態。例如某平台通過強大的開發團隊快速在自己平台上發行多款遊戲,利用流量與平台資金吸引開發者使用平台工具開發,代幣的經濟體系貫穿平台上的各個遊戲而不僅限於單一遊戲。某沙盒遊戲通過用戶購買土地與提供開發工具,期待用戶創作內容爲平台不斷產生有價值的內容與應用來支撐幣價。

另一種是投資遊戲孵化平台。下個階段的潛在敘事之一是遊戲互通性,同一孵化方除了能保證品質與機制外,在未來能有更低的合作摩擦成本。例如,某孵化平台陸續推出的多款遊戲。這種思路能緩解經濟體系失靈的狀況,用時間換取空間。

單一遊戲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多數GameFi靠消耗新用戶不斷帶入遊戲生態外的資金來提供所有人盈利的收益,遊戲本身只是包裝與媒介而非真正目的,沒有提供真正的遊玩價值。

因此另一個思路是讓用戶感受到遊戲即目的,願意付費遊玩。除了新用戶帶來的資金,現有用戶在遊戲內的"消費"也能解決當前的遊戲經濟困境。此種遊戲同時也才有轉向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價值,否則DAO仍是吸引用戶質押平台代幣解決拋壓的短期手段。

若能吸引用戶願意在遊戲內消費,大資金投資制作高質量遊戲也是一條可行路徑。但加密貨幣之外已有許多頂級3A遊戲在各種平台上可供選擇,用戶沒必要花費時間去理解加密機制。因此遊戲是否具備社交屬性以及是否加密原生會是我們額外關注的方面。

  • 是否能在上面與其他加密用戶交流、交友?
  • 是否能體現社會地位與資產,滿足炫耀心理,連接NFT資產?
  • 是否能連接到用戶身分並延伸至其他GameFi或DeFi應用?
  • 是否能延伸到用戶真實社交媒體?

能體現這些方面價值的遊戲都是極有投資價值的標的。

然而此階段不管是要開發出類似某平台這種機制創新平台還是高質量且具備社交元素的遊戲,單一開發團隊可能缺乏足夠資源,我們預期有資源的中大型開發商會在這階段開始發力。但對於需要開發數年才能上線的超高估值遊戲,我們當前持較謹慎態度。

原因在於GameFi的發展迭代還不夠清晰,每半年都可能在遊戲性/機制/代幣模型/拓展性方面有巨大變化,幾年後才上線的單一經濟系統遊戲風險較大。再者多數項目幣價上線當下已被透支,因此,在邏輯更清晰時再投資類似項目也不晚,畢竟市場上不可能永遠只有一款3A GameFi大作能成功。

此類項目優勢在於會有業內最知名投資者陣容,感知市場變革的速度也就會更快,能夠在最合適的時候上線遊戲並且調整經濟模式以符合該時間市場的潮流。同時項目基本保證一定交付不會跑路,一般最差也會選擇軟退出(幣價下跌,交給基金會)。

其他關注點

遊戲與公會的工具

GameFi發展需要時間迭代,如果看好GameFi的用戶與資金,更保險的是投資遊戲與公會的工具。可以拆分爲專注於解決當前各方參與者的問題,包括玩家、公會與項目方。比如給用戶提供數據展示與錢包中遊戲資產收益測算工具的某項目,提供遊戲道具租賃與公會間借貸的某項目,給項目方提供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解決方案的某些項目等。

我們預期NFT與遊戲金融會有更深度的融合,需要更多專注於金融延伸的場景讓當前割裂的遊戲資產與資金有更強的流動性。例如某些項目提供的NFT抵押借貸,某項目提供的NFT跨鏈解決方案等。

打通遊戲的數據標準/物理引擎

付費遊玩與多遊戲平台雖然能緩解單一遊戲的經濟困境,但最佳解決方案是將每個遊戲都作爲一個超大經濟系統中的一環,也就是所謂的元宇宙經濟體系。

舉例來說用戶可能在A遊戲通過創作、設計或寫作等方式獲取資金,然後到高質量、高遊戲性的B遊戲消費。如同在現實世界一樣,此時遊戲之間資產與價值若能流通,就能解決現有"玩賺"經濟鏈路過短且單一的問題。

因此NFT與遊戲數據標準,以及對應的物理引擎讓採用的遊戲都能有一致的物理響應,會是下階段能承接所有GameFi價值的底層項目,此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後第三階段的元宇宙才有了可能。

第三階段:元宇宙的嘗試

這階段開始是人類向虛擬經濟生活的嘗試,GameFi作爲最易理解的元宇宙應用會作爲其引流工具。用戶是否可以在虛擬世界提供生產力來換取資金,在不同但互通的應用中消費或進行金融行爲,甚至與現實中的自己產生交互是我們當前對GameFi最終極的想象。

當然元宇宙已經有過多的渲染與幻想,此刻沒人可確定最終其會以何種形式存在以及需要多久去構建。元宇宙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該階段的投資思考不在此處展開。

![](

GAFI0.7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