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從上次慢慢開始研究Near @NEARProtocol生態後,發現Near生態也慢慢的熱度上來了,大家有時間的也可以看看這邊!
今天再來和大家聊一個上面的項目,就是@intellex_xyz,也是要在Near鏈上即將TGE 了,代幣名字叫 $ITLX ,一起來仔細看看吧!
一:先來看看項目的背景
Intellex 不是新團隊,5 年前就做企業 AI,幫大公司搞定不同系統協同的事。
比如給溫迪漢堡弄過庫存和供應商配送的自動同步,不用人工傳表格;服務過雀巢、普利司通這些大牌子,單 Web2 時期一年就賺上千萬美元。
後來轉做 Web3,主要是因爲企業裏的 AI 系統太多,但數據不互通,各管各的,比如雀巢的庫存 AI 和順豐的物流 AI 想合作調貨,不光要籤一堆協議怕數據漏了,就算成了,誰出力多、該分多少錢也說不清。
而區塊鏈的 “改不了” 和 “用 token 算帳” 正好能解決這倆問題。所以他們就把之前驗證過的協作辦法搬到鏈上,做了個 “AI Agent 跨鏈協作的底層協議”,所以這就是 Intellex 的由來。
二:項目的願景是什麼?
現在大家對 AI 的印象,大多還是 “單個 AI 幫着做點事”,比如智能客服答問題、AI 自動寫文案。
但 Intellex 想做的不止這些,他們想讓 AI 能像人組隊一樣:有分工、能記住事、靠譜,就算來自不同公司、不同系統,也能一起把復雜的事辦了。
舉個可能的例子:你在社區團購訂了箱進口水果,背後可能有 5 個 AI 小助手在搭夥幹活:
負責清關的 AI:自動核對報關信息,確認水果能進來;
負責冷鏈的 AI:盯着運輸時的溫度,保證水果新鮮;
社區團長那邊的 AI:預估今天能賣多少,別訂多了浪費;
管支付的 AI:根據銷量和成本,自動算出團長該拿多少提成;
管售後的 AI:要是水果有問題,自動啓動理賠。
這些 AI 可能來自海關的系統、物流公司、團長自己的工具,但通過 Intellex 的框架,它們能像臨時組隊的小團隊一樣,不用人盯着,不用來回溝通,就能把事情理清楚。
這就是 Intellex 想幹的:讓 AI 能像聯網一樣互相配合,把單個 AI 的本事,變成一羣 AI 一起發力的本事。
三:爲什麼值得好奇?先看現在就能用的功能
判斷一個項目靠不靠譜,別光聽願景,得看現在能實際用起來的東西。
Intellex 已經在 NEAR 上搭好了核心功能,和雀巢合作也跑了 3 個多月,從實際用的場景就能看出價值。
比如雀巢搞區域促銷:以前在 10 個城市推新品,得人工收集每個城市的庫存、天氣、本地節日,再定策略。
現在用了 Intellex:
每個城市的庫存 AI 會把實時庫存傳到鏈上(數據加密,只有授權的能看);
天氣 AI 從氣象局拿數據,自動標出沒雨天多的城市,建議推 “送貨上門”;
本地節日 AI 會提醒 “某城市有美食節”,建議多推;
最後策略 AI 匯總所有數據,自動生成每個城市的促銷方案,直接給門店用。
這有兩個以前做不到的好處:
一是跨系統能協作了:庫存數據來自雀巢自己的系統,天氣數據來自外面平台,以前這些系統互不搭理,現在靠 Intellex 能直接交換信息;
二是算帳靠譜:每個 AI 的貢獻(比如天氣 AI 提供了關鍵數據)會記在鏈上,雀巢用 $ITLX 付錢,開發這些 AI 的人能直接拿到錢 —— 這樣就形成了 “提供服務→拿到獎勵” 的循環。
這種現在就能用、還能幫着省成本的功能,比 “以後可能行” 的概念實在很多!
四:特別之處在哪?因爲解決了三個別人沒解決的問題
現在很多 AI + 區塊鏈項目都卡殼:要麼 AI 說 “大概數”,區塊鏈要 “準數”,對不上;要麼 AI 在不同鏈上的信譽、經驗帶不過去,沒法長期合作,而 Intellex 把這些解決了。
第一,讓 AI 的 “模糊說法” 能被區塊鏈用
AI 常說 “大概賣 800 到 1200 件”,但區塊鏈要明確 “賣夠 1000 件就補貨”—— 這倆以前對不上。
Intellex 搞了個智能的調整方式:先讓 AI 標清楚 “800-1200 件” 的靠譜程度(比如 60% 概率),如果概率超 80%,區塊鏈就按 1000 件準備;概率低,就先少備點,看着數據再調,這樣 AI 的模糊預測也能被區塊鏈用起來。
第二,給 AI 辦 “跨鏈身分證”,還能帶着 “記憶” 走
以前 AI 在 A 鏈積累的 “預測準” 的名聲,到 B 鏈沒人認;在 A 鏈記下的 “雨天多備 30% 貨” 的經驗,到 B 鏈就忘了。
第三,Intellex 給每個 AI 弄了唯一身分
能綁定在不同鏈的表現(比如在 NEAR 的預測記錄、在 Avalanche 的評分),到哪都能查到。之前的協作經驗也加密存在鏈上,下次合作能直接用。
第四,讓 AI 協作有 “自動規矩”
一羣 AI 合作,有的按 “速度” 算功勞,有的按 “準確率” 算錢,最後常算不清。
Intellex 像個智能項目經理:開始前就定好 “怎麼分工、怎麼算貢獻、怎麼分獎勵”。
比如給雀巢幹活時,庫存 AI 按 “數據更新快不快” 算錢,策略 AI 按 “促銷賣得好不好” 算錢;誰老出錯,下次就先不用它,這樣協作有規矩,還有獎懲。
五: $ITLX 生態有什麼規劃構想
生態能不能成,關鍵看能不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Intellex 想讓三類人都能拿到好處:
企業:像雀巢、溫迪漢堡這樣的,能用它連外面的 AI(比如物流、海關的),不用自己開發所有功能,能省錢;自己的 AI(比如雀巢的銷量預測 AI)還能給別的公司用,賺 $ITLX 。
開發者:會做 AI 模型的,不用給大公司打工 —— 把模型做成 Agent 掛到平台上,有人用就自動賺 $ITLX 。比如做個 “本地節日預測” 的 Agent,賣給要搞促銷的企業,能一直有收入。
普通人:也能參與,比如允許天氣 Agent 用你的本地天氣數據(數據是匿名的),Agent 賺錢了,你能分到 $ITLX
這些角色串起來:企業用 $ITLX 買服務,開發者和普通人靠提供服務賺 $ITLX ; $ITLX 還能用來投票定生態規則(比如新增什麼合作場景),這種 “用得越多、賺得越多” 的循環,比單純炒幣有趣實在多了。
最後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一個項目值不值得盯着,主要看有沒有別人替代不了的本事,Intellex就有三個點:
第一,它有給大公司做事的經驗 —— 之前服務企業時驗證過的協作規則(比如怎麼算貢獻、怎麼分獎勵)直接搬到鏈上,不用從零試錯,少走很多彎路。
第二,和 NEAR 很搭 ——NEAR 速度快、手續費低,正好適合 AI 高頻傳數據(比如每分鍾更一次庫存);現在 NEAR 在推新生態,它作爲 AI 協作工具,可能幫 NEAR 拉來更多企業用戶。
第三,已經不是只說不做了 —— 有實際合作案例在跑,鏈上能看到合約代碼,普通人還能參加它的活動(有 3 萬美元獎勵)。這種看得見摸得着的,比還在測試的靠譜。
當然也有要觀察的:比如 $ITLX 代幣能不能流通順暢(別沒人要),能不能吸引更多人來做 AI 工具。但至少現在,它能解決真問題、有落地能力 —— 這在 AI + 區塊鏈裏已經很少見了。
要是你關心 AI 怎麼真能用到產業裏,可以多留意它。可能不會突然爆火,但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往走得穩,然後kaito @KaitoAI上面也有獎勵創作合作,有一個30000USDC的獎金在進行中,給排名前75的成員獎勵,大家有時間的也可以參與一下!
#Intellex # Web3 #NEARProtocol